七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形成了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说明:当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的策略,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无法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从今天(2022年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78020例(出院103631例,死亡1102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142例(出院804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8498195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72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444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本土病例2249例(广东1044例,北京476例,重庆179例,海南112例,浙江90例,四川73例,福建70例,河南66例,辽宁20例,山东20例,陕西19例,上海16例,云南16例,内蒙古13例,江苏12例,黑龙江11例,贵州4例,湖北2例,广西2例,天津1例,河北1例,山西1例,湖南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2例(福建8例,山东8例,北京6例,广东5例,上海4例,陕西4例,四川3例,内蒙古2例,黑龙江1例,江苏1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8977357例。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新增疑似病例7例,均为本土病例(北京6例,重庆1例)。截至12月1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5274例(其中重症病例15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9409例,累计死亡病例523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69918例,现有疑似病例14例。种子休眠是种子在温度、水分和氧气等适合生长的条件下仍不能发芽的现象,是多数高等植物所共有的特点。
国际上专门成立了谷物穗发芽委员会,每三年开一次国际大会讨论解决方案。荃银高科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张从合也表示,我国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雨水或高温干旱等不良天气频发已经造成种子产量低,连阴雨天气频繁更是造成穗发芽严重,导致种子质量不合格。那么,这两个伙伴构成的分子模块如何发挥作用呢?研究表明植物激素脱落酸(ABA)是调控植物休眠萌发的主要内因。为我们培育耐穗发芽杂交水稻不育系及其品种带来了福音。
因为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喷施赤霉素,使其种子穗萌现象更为严重。张从合也表示,该成果意义重大,解决了全球种业及粮食生产中的卡脖子难题,将对国际粮食安全高质量生产和提升粮食品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更将促进小麦、水稻种业的安全高质量生产,进一步提升我国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研究成果是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种质资源挖掘有利基因并快速应用到育种创新的典范性工作,为有效利用古老地方种种质资源提供了借鉴。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SD6/ICE2分子模块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调控ABA的合成或代谢基因,进而调控水稻种子ABA含量以及种子休眠。简单来说,它们就像两个相互制衡的伙伴,SD6像油门,能够促进种子萌发。方军给储成才拍了张照片,他觉得挺有意思,就此激发了研究欲望。
谈起下一步,穗发芽先生期待相关基因能在玉米、大麦、高粱等其他谷物中进一步得到验证。但穗发芽问题却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通过筛选SD6互作蛋白,研究团队还顺藤摸瓜找到了另一个水稻转录因子ICE2,且ICE2正调控种子休眠。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易穗发芽品种天隆619、武运粳27号以及淮稻5号中的SD6基因进行改良,发现改良的水稻材料在收获期遭遇连绵阴雨天气的条件下,其穗发芽情况显著改善。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2-01240-7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6 10:58:16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穗发芽后种子没用了?休眠开关找到了 穗发芽威胁水稻产量。
据统计,仅在面包小麦中,全球每年造成的相关损失就高达10亿美元。这一研究从具有强休眠性的印度地方品种挖掘出控制种子休眠数量性状位点SD6,证明了不仅可以通过传统育种对水稻穗发芽进行改良,也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创制抗穗发芽水稻和小麦种质材料。
储成才向《中国科学报》解释。一些发芽过度的籽粒,甚至无法进行饲料加工,让农民的收入大打折扣令人兴奋的还有,这次群体开花的巨魔芋相互授粉,也使得国内第一次收获到巨魔芋的果实。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如何把巨魔芋与同属其他种具有利用价值的魔芋进行杂交,培育出新的魔芋品种。国家植物园北园副园长魏钰介绍,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巨魔芋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为深入研究巨魔芋这种世界珍稀濒危植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国家植物园还开展了杜鹃兰共生繁殖中试试验,目前已获得初步成功,萌发获得大量原球茎。
据了解,国家植物园目前已完成植物种类本底调查,共收集、保存植物1.7万余种(含种以下单元),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种786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中的植物354种。其中,一棵云南黄果冷杉经过无人机测量,高度达到了83.4米,这也成为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的重要成果。
从对珍稀植物的迁地保护,到高山密林间的艰苦求索,再到基础科学研究和科学数据的支撑近一年时间,国家植物园以筑世界植物资源方舟,聚全球植物科学之光,讲中国植物文化故事为愿景,多方发力,在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做资源调查、发现新物种,全力摸清我国植物家底 植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基础科学研究和科学数据的支撑。
为了这一绽放时刻,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还专门举办了夜场活动。巨魔芋开花极难,一生只开34次花,每次开花不超过2天,全世界人工栽培开花次数仅100余次。
数据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国家植物园、中科院植物所高级工程师林秦文说,作为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和国家植物战略资源储备中心,2022年,国家植物园在特色活植物收集和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共引种收集野生本土植物以及温室植物等各类植物材料1000多号,其中野生本土植物近450号,包括不少珍稀濒危植物。此次群体开花,科研人员还记录下巨魔芋雄花出花粉的过程,并首次对外公布。峨眉槽舌兰的野外数量仅在250300株,数量极少,属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下一步,国家植物园将通过建设植物迁地保护中心、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五洲温室群,完善植物专类园等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迁地保护植物的数量和质量,朝着世界一流的目标迈进。这些物种,不仅增添了中国的植物多样性,还可能具有重要的资源利用价值。
近一年的时间里,国家植物园以筑世界植物资源方舟,聚全球植物科学之光,讲中国植物文化故事为愿景,在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目前已取得了扎实进展。此外,今年国家植物园还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整合我国外来植物相关资料,出版《中国外来植物名录》,共记载中国外来植物283科3233属14710个类群。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馆长王康介绍,国家植物园在华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百花山葡萄、丁香叶忍冬等植物的迁地保育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攻克了相关的繁育技术。
迁地保护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家植物园是植物迁地保护最重要的场所,植物迁地保护也是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刘冰介绍,在名录中记载,中国共有植物物种542科4480属46725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其中被子植物32708种、裸子植物291种、蕨类和苔藓植物5494种与2021版相比,植物界新增794个物种。对滇西槽舌兰根部内生真菌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开展内生共生菌的促萌发促生长研究等。
科学数据从何而来?郭柯介绍,这次发现云南黄果冷杉后,在攀测、拍摄、采集过程中,科考使用了国际上测量巨树的金标准攀树直接测量法,即人工攀爬到巨树顶端,确定最高树梢后,将金属卷尺从树梢放下至地面测量。据介绍,目前这两株峨眉槽舌兰正在花期内进行人工授粉,获得种子后将再进行无菌播种。
国家植物园、中科院植物所副研究员刘冰说,在新物种发现方面,国家植物园的科学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7月,国家植物园实现了巨魔芋的群体开花,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国际上也十分罕见。
记者曾在现场采访中看到,开花时,巨魔芋巨大的佛焰苞变成深紫色并伴随放热,颜色、温度等的变化吸引了不少苍蝇为其传粉。今年5月,国家植物园、中科院植物所郭柯研究员团队对西藏察隅县上察隅镇布宗村巨树群落进行植被调查时,连续发现多棵高75米以上的巨树。